突出規范管理,率先實現“互聯網+監管”、政府日常監管工作、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監管工作的“化學融合”;突出部門聯合抽查,實現“進一次門、查多項事”…… 在做優市場監管方面,我市積極構建新型監管機制,全市395個部門納入“雙隨機”監管范圍,部門聯合抽查任務達到2265個,比2018年增加11倍,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的干擾。
“這種聯合抽查的方式真挺好,以前我們需要接受多次抽查,現在變成了一次,有效減輕了我們迎檢的負擔,也避免了多頭執法現象。”4日,吉林大藥房萬龍臺北明珠連鎖店負責人曲女士為新監管模式點贊。原來,他們接受了寬城區市場監管局、區衛健局等4個部門開展的零售藥店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部門聯合檢查,在發起部門倡導、協調部門的組織下,實現“名單一次性抽取、人員一次性選派、檢查一次性完成、結果一次性公布”。
在做優市場監管方面,我市突出規范管理,推進抽查事項清單法制化、標準化,參照國務院“互聯網+監管”系統監管事項清單、本級政府權責清單行政檢查事項以及各部門日常監管事項,通過數據比對,形成了完善的雙隨機抽查事項清單,涵蓋了政府部門所有行政檢查事項。同時,明確了具體的抽查事項和檢查主體、檢查內容、檢查方式、檢查依據等內容,率先實現了“互聯網+監管”、政府日常監管工作、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監管工作的“化學融合”。
我市突出全方位監管,科學構建檢查人員和檢查對象名錄庫。按照“誰審批、誰監管,誰主管、誰監管”的原則,建立與部門職責相對應的檢查對象名錄庫,做到“全方位監管無死角”,率先將街道等地域設定為檢查對象,實現了對項目、行為檢查的雙隨機監管。截至10月末,全市入庫市場主體96.35萬戶,建立檢查對象名錄庫4058個;入庫檢查人員2.4萬人,建立3457個檢查人員庫。
我市還突出部門聯合抽查,實現“進一次門、查多項事”,確定“橫向聯合、縱向聯動”“同一時間、同一標準開展綜合整治”的工作思路,9月至11月,全市統一組織醫療衛生機構多部門聯合檢查,從全市5000余個醫療衛生機構中抽查189個檢查對象,452名檢查人員參與,涉及衛生、市場監管等9個部門的71項抽查事項清單,如此規模的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,為大規模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積累了經驗。